首页 > 新闻 > 网评 > 正文     濮阳网-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


取消信访排名更要重建法律信仰
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字体:大  字体:   发布时间:2013-04-15 10:20:15   

    近日南都报道,多地信访系统官员向记者确认,自今年3月至今,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(市、区)“非正常上访”人次数的排名表。与此同时,有部分地方开始取消了信访考核与排名。

    众所周知,尽管信访被《信访条例》等法规确定为公民的权利,但现实中不少官员在打压这种权利,一些地方政府截访甚至私设黑监狱,都是经媒体报道的事实。

    截访和私设黑监狱都是践踏人权和法制的举动,舆论对此当然要严厉抨击,但仅仅抨击又不够,还必须找到背后支撑或者逼使如此去做的原因。这个原因,很大一部分就是所谓的“信访排名”。

    信访排名的依据存在于《信访条例》之中。2005年5月1日修订生效的《信访条例》第7条规定: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,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、渎职行为……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,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;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。”如果换一种思维,“信访工作绩效”原本应指各级政府解决信访问题的成绩,但据一位基层信访局人员告诉记者,由于上述规定中提及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”,最终就选择了排名的形式进行通报,因而各级信访部门开始了“信访排名”,在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基层政府,排名表的先后成为对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。此后,这一指标又逐步异化为“各级党政领导成为信访责任人,其管辖的辖区内访民进京上访次数与党政领导的升迁直接挂钩”。

    信访排名一旦成为信访制度的一部分,其杀伤力堪称惊人。那些遭遇野蛮截访的访民证实了这种杀伤力,而且它还是对信访制度的消解。人们很容易从中读出一种悖论:一方面把信访称为公民的合法权利,另一方面又利用信访排名形成的行政压力,逼着地方政府竭力压制访民。正是基于这些原因,近年来从地方到全国两会,社会各界取消信访排名的呼声一直不断。

    现在媒体传出国家信访局暂停公布各省信访排名的消息,虽然尚无法确知这是不是对舆论的一种呼应,但这个行动本身无疑是一个值得赞许的进步。而媒体同时披露,国家信访局“是否以后将永久取消这一排名表,目前尚不知情”。因为对信访排名的危害和后果存在共识,人们愿意认为这种“暂停”的审慎并非出于对这一制度的顽固坚持,而只是出于全面权衡的需要,更相信经过几个月的“暂停”试验,信访排名制度不久就会退出历史舞台。

    面对新的信访形势,信访制度需要调适,取消信访排名势在必行,但也始终不能放弃重建法律信仰的努力,因为常识告诉我们,法律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,也就是访民消失的时候。



责任编辑:李俊